课程代码:150434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MIS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
开课部门:经济管理系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在培养方案的学科专业课程模块,该课程的性质是专业核心课。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本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手段就是以系统平台的方式来实现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也体现出来管理思想和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的结合。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深入的学习和了解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及各个阶段的基本任务、方法和工具。课程的章节结构是严格按照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进行编排,更好的体现了可操作性和临场感。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员工可以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信息、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原理与类型,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同样会对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会计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原理和结构有所了解。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课程、企业网络规划与组件、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让员工对计算机及计算机系统结构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作为载体研究数据组成、存储以及相关硬件、软件的学科,需要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基础。数据库原理课程重点是让员工对数据模型的不同类型,基本的关系型数据库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对数据库的检索和查询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SQL语言等进行讲解。现代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都需要以数据库作为数据需求的底层跨建,员工需要对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基础应用有一定的了解。企业网络规划与组建课程主要针对的是补充企业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构成框架方面的相关知识,毕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B/S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当地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主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管理学原理课程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提供了必要管理学基本理论的支撑。
本课程可以为后续学习的ERP解决方案与ERP案例课程和ERP软件的课程。ERP解决方案和ERP案例课程主要是让员工掌握企业ERP的基本模型和应用方案,这个方案本身就是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平台。ERP软件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也是企业职能作用得以发挥的平台基础,员工不光需要掌握ERP软件如何进行应用还需要对ERP软件的构成和建设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则提供了这部分相关的重要理论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够掌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建设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术以及在各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和主要的工作指标。
(二)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运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理论对企业也所需的系统进行分析和模型的建立,并能够根据企业现有系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同时具备在ERP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和建模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
需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要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又能够在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信息与管理概述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基本概念
第二节信息资源、信息化
第三节管理活动中的信息
第四节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发展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的定义,信息运动的三要素,三个世界认知的转换
难点:三个世界认知的转换
3. 基本要求
了解明确信息的定义以及信息运动的三要素,熟悉三个世界认知转换的过程,并且能够应用这个过程针对的企业的某个具体场景分析实际需求。
4. 教学方法
本部分内容包括对基本理论的介绍,拟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对三个世界认知过程的转换其实也是企业的需求最终转换为系统的过程,需要利用企业的实际场景和案例作为基础,拟采用案例教学法、场景教学法、讨论法。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基础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
第二节 数据库技术
第三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二级映像关系、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企业级网络的基本模型
难点: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二级映像关系、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企业级网络的基本模型
3. 基本要求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先修课中的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规划与组件课程中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着重在扩展管理信息系统是最先进的技术手段的复杂应用这一理念。员工需要熟悉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二级映像关系、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企业级网络的基本模型等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技术问题。
4. 教学方法
本部分内容围绕着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技术基础:计算机硬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展开,以补充基本理论为主,拟采用讲授法。
第三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类型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与组成
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第三节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结构
第四节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与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结构
难点: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结构
3. 基本要求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类型和功能结构及空间分布结构。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分析出适合该情况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结构。
4. 教学方法
本部分内容主要针对管理信息的不同分类方式来讨论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及空间分布形式。在教学方法上拟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第四章 基于系统生命周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导论
第二节系统规划
第三节业务流程再造
第四节系统分析
第五节系统设计
第六节系统设施
第七节系统维护与管理
第八节系统开发方法的发展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难点:系统规划、系统分析
3. 基本要求
掌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系统规划和分析阶段的工作重点;熟悉U/C矩阵工具,了解关键成功因素法、企业系统规划法;熟练使用系统分析工具-数据流图以及数据词典。具备独立完成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能力,能够完成系统的数据流图及数据词典。掌握系统设计、实施、维护与管理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了解系统开发方法的发展过程,会使用简单的全程一体化建模工具。
4. 教学方法
本部分内容主要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过程,围绕着从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再到物理实现过程来系统的讲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并让员工掌握不同阶段的目标、主要任务、可以采用的工具和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拟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相结合进行教学。
四、课程内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内实践教学内容共计24学时,应开设实践(实验)项目8个。
所在章
|
实践(实验)项目名称
|
要求
|
学时
|
类型
|
场地
|
1
|
系统建模概念的应用
|
必做
|
2
|
设计性
|
机房
|
2
|
企业数据需求分析和网络构建
|
必做
|
4
|
设计性
|
机房
|
3
|
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结构方案的设计
|
必做
|
4
|
设计性
|
机房
|
3
|
事务处理系统及专家系统
|
必做
|
4
|
设计性
|
机房
|
4
|
U/C矩阵分析系统总体结构
|
必做
|
2
|
验证性、设计性
|
机房
|
4
|
决策树及决策表应用
|
必做
|
2
|
设计性
|
机房
|
4
|
数据流图分析
|
必做
|
4
|
设计性性
|
机房
|
4
|
系统建设文档标准化
|
必做
|
2
|
综合性
|
机房
|
五、课程学时分配(以章节为单位)
章次
|
各章名称
|
学时分配
|
学时合计
|
理论
|
实践(实验)
|
讨论/习题
|
1
|
信息与管理概述
|
4
|
2
|
0
|
6
|
2
|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基础
|
4
|
4
|
0
|
8
|
3
|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类型
|
4
|
8
|
0
|
12
|
4
|
基于系统生命周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
12
|
10
|
0
|
22
|
|
|
24
|
24
|
0
|
48
|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 推荐教材:《管理信息系统》,甘仞初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3版;
2. 教学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5版。
3. 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议):课程网站
七、考核方式
课程的成绩评定由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组成,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50%。平时成绩满分50分(考勤作业30分,期中考试20分)设置平时成绩及格线为30;期末考试满分100分,期末考核成绩及格线为60。两个及格线均达到的员工通过课程考核,平时成绩及格、期末考核成绩不及格者,总成绩按期末成绩记载为不及格。
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笔试考试的形式进行。课程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