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150448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Fundamentals of Accounting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适用专业:会计学专业
开课部门:经济管理系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为构建员工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员工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解从社会经济、企业运行的大环境出发,看待会计系统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基本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员工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没有必修的先修课。同期开设的《经济法》、《税法》课程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有关会计主体及常见经济业务核算等内容的知识。《基础会计》课程后续将开设《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等课程,本课程所讲授的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内容将为后续课程奠定学习基础,帮助员工了解会计知识体系,树立会计及会计系统的理念,为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后续课程的知识,灵活运用后续课程所讲授的核算技能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员工树立会计循环体系和资金运动的流程,对会计基础知识体系有整体的把握。
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基本会计核算方法。以会计循环为主线,明确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及其在常见的简单经济业务中的应用,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编制报表前准备工作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讲解基础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员工运用会计核算方法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员工具备初步的会计核算的实操能力。能够在企业及市场经济环境中树立会计意识,用会计的思维解决和探索实践中的经济问题,具有一定的职业判断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和总结分析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培养员工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培养员工具有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总论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1)会计的含义
(2)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3)会计学科体系和会计职业
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1)会计对象
(2)会计要素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1)会计核算的前提假设
(2)会计记账基础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计的对象,会计的职能,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前提假设,会计记账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难点: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的前提假设。
3. 基本要求
了解会计学科体系和会计职业,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理解会计的拓展职能。掌握会计的含义,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前提假设,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4. 教学方法
本章利用案例导入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过程中注重教师以引导为主,鼓励员工发表个人的观点。基本理论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基本概念讲解清晰,并适当扩充相关知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理念。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确认
(1)会计确认的分类
(2)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
第二节会计计量
(1)会计的计量属性
(2)计量单位
第三节会计记录
(1)会计记录的方法
第四节会计报告
(1)会计报告的形式
(2)会计循环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会计的计量属性,会计循环
难点: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会计的计量属性
3. 基本要求
了解会计记录、报告的基本内容。理解会计循环的整体过程。掌握会计确认的标准,掌握会计计量属性。
4. 教学方法
本章以教师讲授为主,授课过程中适当增加讨论的环节,使员工对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和会计计量属性能深刻理解,同时帮助员工构建会计循环的体系框架,为后续课程的讲解奠定基础。有关会计记录的内容在后面章节还会有所涉及,本章建立基础知识的铺垫即可。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设置
(2)会计科目的分类
第二节会计账户
(1)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
(2)会计账户的结构
(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关系,会计账户的分类,会计账户的结构。
难点:会计账户的结构。
3. 基本要求
了解设置会计科目的必要性。理解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会计账户的分类。掌握会计科目的内容,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会计账户的结构。
4. 教学方法
本章以教师讲授为主,讲解中可以将教材按要素对账户的分类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中按照账户的经济性质分类方法相结合讲解,帮助员工掌握账户的分类,记忆账户的结构。通过本章知识的讲解并不能让员工完全掌握账户的结构,可以结合第四章借贷记账法应用的讲解帮助员工巩固知识。
第四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复式记账原理
(1)会计恒等式
(2)复式记账法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1)借贷记账法的原理
(2)会计分录的编写
(3)常见经济业务的账户设置与账务处理。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与应用,企业基本业务流程的资金运动,常见经济业务账户设置与账务处理。
难点:借贷记账法的原理与应用,常见经济业务账户设置与账务处理。
3. 基本要求
了解单式记账法。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原理,理解企业基本业务流程的资金运动。掌握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主要经济业务账户设置与账务处理。
4. 教学方法
本章授课内容较难,属于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讲解过程中要求员工对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牢固掌握,并结合会计要素的确认章节内容学习,适当增加课上和课下的练习,帮助员工加强记忆,巩固所学知识。本章节要求员工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写方法,但会计分录的编制并不是基础会计的讲解重点,授课过程中建议注意结合企业资金流向讲解,通过对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加深员工对于会计循环的认识,更好的理解会计核算方法的意义和作用,并为后续凭证、账簿、报告及账务处理程序章节的讲解奠定基础。建议讲解时明确对于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账务处理的区别与联系,避免初学者混淆。对于损益类账户的结构和对期末结转损益的讲解时可以结合本章知识串联汇总,结合账务处理构建企业资金流程图。此外,可以补充不同类型银行存款结算方式的讲解,讲解时注重结合经济法相关内容。
第五章会计凭证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概述
(1)会计凭证的分类
(2)会计凭证的意义
第二节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与分类
(2)原始凭证的填制
(3)原始凭证的审核
第三节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与分类
(2)记账凭证的填制
(3)记账凭证的审核
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
(1)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难点: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3. 基本要求
了解会计凭证传递的原则。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记账凭证的分类。掌握会计凭证按来源、用途和填制程序的分类,原始凭证的审核要点,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各要素的作用,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凭证的传递。
4. 教学方法
注重不同经济业务涉及原始凭证类型的讲解,多举实例并以实物或图片辅助教学,明确会计凭证各要素的作用,优化教学效果。注重结合课内实验的内容讲解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本章节更注重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账簿、账务处理程序等章节的内容加深员工对于会计循环的理解。
第六章会计账簿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账簿概述
(1)会计账簿的分类
(2)会计账簿的设置
第二节会计账簿的登记
(1)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
第三节记账规则
(1)账簿的启用
(2)错账更正的方法
(3)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账簿的设置,账簿的登记方法,错账更正的方法,账簿的保管。
难点:账簿的登记方法,错账更正的方法。
3. 基本要求
理解账簿的作用、设置的原则和启用原则。账簿按形式的分类,账簿各要素的作用,账簿的更换。掌握账簿按用途的分类,各种账簿的格式,序时账簿的登记方法,明细分类账簿的登记方法,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之间的关系,错账更正的方法。
4. 教学方法
建议授课过程中结合课内实验的内容讲解不同账簿的填制方法,注重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等章节的内容加深员工对于会计循环的理解。
第七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分类
第二节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1)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及其优缺点
(2)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1)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及其优缺点
(2)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的适用范围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意义和种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难点: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3. 基本要求
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概念与意义。理解企业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一般步骤。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种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4. 教学方法
讲授过程中注重讲解合理选择账务处理程序的重要性,可以运用流程图讲解以优化教学效果,使员工明确不同核算组织程序的优缺点,对不常用的核算组织程序可以简单介绍或指导员工自学。讲授过程中结合第四、五、六章内容对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应用讲解,并对比不通核算组织程序之间的区别。本章讲授之后,开始部分课内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会计循环的认识。
第八章成本计算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成本计算概述
(1)成本计算的内容
(2)成本计算的作用
第二节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1)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
(2)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核算
第三节耗费资产成本的计算
(1)存货的盘存制度
(2)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
第四节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成本的计算
(1)负债成本的计算
(2)所有者权益成本的计算
第五节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1)成本项目
(2)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核算;存货的盘存制度、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
难点:存货的盘存制度、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
3. 基本要求
了解成本计算在会计核算系统中的地位,了解产品成本项目。理解成本计算的含义和作用。了解负债成本的含义、所有者权益成本的含义。掌握资产采购成本的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存货的盘存制度,发出材料的计价方法。
4. 教学方法
本章节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知识的讲解,为后续课程的开设做铺垫准备工作。适当增加耗费资产成本的计算练习,对于存货的盘存制度可以结合财产清查讲解。本章节内容较为庞杂,与相关章节的知识衔接较多,建议教师多用一些时间整理本章节内容,并为员工指出本章节与相关章节的勾稽关系,使员工有清晰的知识构架。
第九章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编制报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和内容
(1)编制报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
(2)编制报表前准备工作的内容
第二节期末账项调整
(1)应计收入的账项调整
(2)应计费用的账项调整
(3)收入分摊的账项调整
(4)费用分摊的账项调整
第三节对账与结账
(1)对账的内容与方法
(2)结账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的类别
(2)财产清查的程序、方法及其账务处理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编制报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及其在会计循环中的地位,对账的内容和结账的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难点: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3. 基本要求
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种类、一般程序和方法。理解编制报表前准备工作的意义及其在会计循环中的地位。掌握对账的内容和结账的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4. 教学方法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情况较为复杂,讲解时注重条理清晰,科目运用准确。建议对不同类别资产的清查方法及账务处理分类汇总,对比说明。建议本章节的讲解将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章节相关内容相结合,使员工对知识的掌握更具有系统性。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1.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
(2)财务会计报表的设计原则和内容
(3)财务会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4)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格式
(2)资产负债表编制原理
第三节利润表
(1)利润表格式
(2)利润表编制原理
2. 重点与难点
重点: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定义、结构和编制原理。
难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原理。
3. 基本要求
了解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必要性、基本分析内容及基础分析方法。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分类、设计原则。掌握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定义、结构和编制原理。
4. 教学方法
本章节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内容在后续开设专业课程中将会有详细的讲解,因此本节只做简单讲解,不要求员工掌握财务报告的编制。但通过本章节的讲解,使员工更加理解会计循环,明确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之间的关系。
四、课程内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内实践教学内容共计16学时,应开设实践(实验)项目5个。
课内实践内容
任务一 资金循环与会计岗位设置
(1)实践学时 2学时
(2)实践内容及要求
根据课内实践资料,了解企业资金运动流程,了解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及其各自职能,合理规范会计凭证传递程序。
(3)教学建议
本阶段员工根据企业资料结合账簿的设置,规划企业的会计岗位,了解各岗位的主要职责。教师可以幻灯片、图例等方式向员工讲解说明各会计岗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求员工明确会计岗位职责,正确理解不相容的职务需相互分离。
任务二 凭证的识别、填制与审核
(1)实践学时 4学时
(2)实践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环节实践工作使员工掌握企业资金运动及资金循环。根据课内实践资料完成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要求填制内容完整、书写齐全、签章齐全、附件粘贴正确。
(3)教学建议
员工需根据课内实践资料独立完成工作,课内实践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对员工完成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对常见经济业务教师需注意讲解其业务流程,检查经济业务是否合理,是否有违反有关法规和财经纪律。要求填写凭证与账簿项目齐全,会计科目、名称、方向、金额正确,签章齐全,记账凭证顺序编号。按规范审核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
任务三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实践学时 4学时
(2)实践内容及要求
员工根据账户的特点结合账簿的设置要求完成账簿设置,能够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掌握登记账簿的基本方法。掌握红字更正法、补充更正法和划线更正法更正错账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3)教学建议
本阶段要求员工熟悉记账方法,根据课内实践资料中预先设置账簿错误进行更正。除讲解更正方法外,教师还可以提示员工如何检查账簿错误,注重培养员工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培养员工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任务四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应用
(1)实践学时 2学时
(2)实践内容及要求
根据实训资料练习存货的盘存制度,并掌握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3)教学建议
存货是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但初学者往往并不能非常明确存货的类别,容易将前期所学的各类资产与存货相混淆,因此实践过程中建议通过举例等形式使员工明确存货的概念,了解存货盘存制度及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任务五 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清查
(1)实践学时 4学时
(2)实践内容及要求
常见的盘存方法与盘存所需的表单,现金盘点的流程,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3)教学建议
教师在此阶段指导员工查找银行存款未达账项,填制现金盘点表,同时培养员工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实践过程中员工出现失误是很正常的现象,建议教师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目的在于使员工明确导致错误的原因及规避方法,而不是在于根据错误扣减实践分数。扣分不是根本目的,目的在于让员工掌握原理和方法。
所在章 |
实践(实验)项目名称 |
要求 |
学时 |
类型 |
场地 |
第四章 |
企业资金循环与会计岗位设置 |
必做 |
2 |
综合性 |
教室 |
第五章 |
凭证的识别、填制与审核 |
必做 |
4 |
综合性 |
教室 |
第六章 |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
必做 |
4 |
综合性 |
教室 |
第八章 |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运用 |
必做 |
2 |
综合性 |
教室 |
第九章 |
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清查 |
必做 |
4 |
综合性 |
教室 |
合 计 |
|
|
16 |
|
|
五、课程学时分配(以章节为单位)
章次 |
各章名称 |
学时分配 |
学时合计 |
理论 |
实践(实验) |
讨论/习题 |
第一章 |
总论 |
8 |
|
|
8 |
第二章 |
会计处理方法 |
2 |
|
|
2 |
第三章 |
会计科目与账户 |
2 |
|
|
2 |
第四章 |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
12 |
2 |
|
14 |
第五章 |
会计凭证 |
4 |
4 |
|
8 |
第六章 |
会计账簿 |
4 |
4 |
|
8 |
第七章 |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
2 |
|
|
2 |
第八章 |
成本计算 |
6 |
2 |
|
8 |
第九章 |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
6 |
4 |
|
10 |
第十章 |
财务会计报告 |
2 |
|
|
2 |
合计 |
|
48 |
16 |
|
64 |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 推荐教材:《初级会计学》,朱小平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七版;
2. 教学参考书:
《会计学原理》,石本仁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三版。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解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组编著,中国宇航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3. 教学信息化资源
本课程具备网络课程平台和试题库系统。
七、考核方式
考核说明:
1.课程的成绩评定由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组成,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30%,期中测试占20%。设置平时成绩及格线、期末考核成绩及格线,两个及格线均达到的员工通过课程考核。平时成绩及格、期末考核成绩不及格者,总成绩按期末成绩记载为不及格。
2.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考核形式可采用笔试、闭卷方式进行。
3.考试课程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记分。
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分析题、业务题等。每份试卷题型不少于四种,各种题型的分值分布要合理。
命题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体现本门课程主要内容。试题要体现主要内容与一般内容相结合,覆盖面要宽。
命题要体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要求试卷中考查员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试题分值占60%左右,比较灵活且有一定难度,重点考查员工综合应用能力的试题分值占40%左右。
命题时要体现各章节学时的比例与各章节考试分值的比例基本一致。